高台水庫懶人包

March 9,2011 01:58

一、水庫需求、用水模式、以及開發必要性

1. 釐清建水庫的目的

高台水庫位於石門水庫之上游,佔有石門水庫集水區約50%之面積,若能於高台水庫做砂源之適當控制,減少淤砂流入石門水庫或將水源儲存於高台水庫以供石門水庫清淤時之備用水源則可延長水庫使用壽命,而相輔相成。

Ø 摘自"高台水庫可行性規劃(第一階段)"95年出版


建造高台水庫可以有效地因應遽增之需水量及紓緩乾旱時期嚴重之缺水窘境。

Ø 摘自"高台水庫可行性規劃3 專題報告"97年出版

 

2. 檢討用水模式的合理性

綠黨發言人、前投信基金經理人潘翰聲:

可以預見未來台灣會有三大搶水戰爭:第一是人類與大自然搶水,也就是建水庫;第二是工業與農業搶水,像為了中科四期興建大度攔河堰;第三是財團跟人民搶水。但對此人們往往以加蓋水壩來應付,卻未注意用水需求無度的情況下,只顧蓋水壩反而衍生更多問題,例如可能破壞客家文化聚落的美濃水庫,以及破壞八色鳥棲地的湖山水庫,就是例子。

就工業與農業搶水而言,政府沒有把農業的生態、文化價值納入計算,只從簡單的經濟數字來評估就認為工業值得大力發展。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

我們要打破錯誤的經濟成長迷思。高耗能、高污染工業是犧牲環境品質所賺到的錢,但經濟發展不能只靠這些工業,工業開發其實是毀滅未來的,未來要多思考如何去提升現有的農漁產業及文化產業等,才會有永續的發展。
http://e-info.org.tw/node/51446


3. 檢討開發的必要性

A. 以預估用水成長與開發供水規模相比較

同時在朱立倫縣長的積極招商之下,華亞科已向縣府申購桃園科技工業區16.7公頃土地,可供興建2座12吋晶圓廠,桃科預計還可容納4-6座的空間[3]。可預見的是,當石門水庫再度告急,往大漢溪上游蓋「高台水庫」的呼聲必定再起。可惜的是地方父母官在積極招商之際,似乎未曾想到這些快速增加的用水,將加深桃園地區人民的停水之苦,延伸巨大環境破壞、社會衝擊。

Ø 摘自:蘇貞昌院長的歷史責任。2007-05-15

http://e-info.org.tw/node/22413


B. 尋求替代方案:難!搜尋新竹海水淡化廠以及北部區域其他水資源開發可行方案,挽救石門水庫清淤、拆壩等方案,還有嘗試運用泰雅族在地智慧共同的集水區治理想法。

張豐年醫師(台灣生態學會)

台灣地體特殊,各壩體有無使用及除役年限之規定?若有,期限至幾年?到期如何善後?若無,百年或二百年之後終究會淤滿,屆時如何善後?特別是處在深山者,有可能疏浚外移?若疏濬,合乎經濟效益?若無進一步處置,任憑地震颱風豪雨不斷衝擊能保證壩體永不出事?

近日水利署長及某些工程大老多次在公開場合樂觀地替建壩辯解,指出現今排砂技術進步,只要能如石門水庫般於壩體增設輸沙設施各種淤積問題皆可迎刃而解,果真如此容易?實則困難在於大多數壩體原就設有排沙道,如何改建?且為何過去無法發揮功能,之後就能?另庫尾大粒徑之岩、石沈積導致堆積上延之接力效應真能輕易克服?

http://e-info.org.tw/node/52616


鍾昀臻 (美濃愛鄉協進會):

大壩對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和自然生態帶來多種負面影響,但多數人半信半疑,不認為水壩是一種惡。一直到921地震發生,石岡壩崩塌,然後2004年夏天二次嚴重的水災,所導致的大甲溪流域上數個水庫安全堪憂和桃園石門水庫負面影響的壽命急速縮短。2010年甲仙地震後,台南縣虎頭埤水庫壩堤路面出現裂縫;我們看到了大型水壩已經是台灣社會的負債了。近年來,更有科學證據指出,水壩會誘發地震。

http://www.dfun.com.tw/?p=27105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2334


其實水庫並沒有增加城市供水需求,近年來許多新水庫興建,只是解決舊水庫的問題,石門水庫淤塞,於是想建高台水庫,德基水庫土石流危害,於是有建民水庫規劃,甚至連水源短缺、蓄水不足的曾文水庫,都動起荖濃溪越域引水的腦筋,一座座新水庫的興建,只是說明山陡流急的台灣,建水庫就像建一座攔砂壩,幾十年後走向面臨淤塞,於是找新地點興建新水庫,一旦再淤塞、就再興建,讓山區溪流始終陷於開發之中。

http://blog.yam.com/munch/article/17218096


二、越域引水

1. 越域引水可能造成的水土保持與風災問題(與曾文水庫做相對照):


中水局:工程可通過八八水災情境考驗
此案乃計劃貫穿大安溪與大甲溪,以隧道串接鯉魚潭水庫跟石岡壩的越域引水工程,目的是因應大台中地區供水。其中隧道總長約4.8公里,引水隧道口,在石岡壩上游200公尺,鄰近多處土石流危險溪流中的潛勢溪流及高達十個斷層與破碎帶,並以鑽炸方式開挖隧道。計畫經費約需60億元,預定2013年完工。

http://e-info.org.tw/taxonomy/term/32167


大安大甲案計劃貫穿大安溪與大甲溪,以隧道串接鯉魚潭水庫跟石岡壩的越域引水工程,隧道總長約4.8公里,引水隧道口在石岡壩上游200公尺,鄰近有多處土石流危險溪流中的潛勢溪流及高達十個斷層與破碎帶。

http://pnn.pts.org.tw/main/PFocus_ourstolenfuture/ourstolenfuture_doc_02.html
http://www.peopo.org/shuchuan/post/57575


2. 越域引水路徑不合理

高台水庫建好後,下游水量減少,從哪裡引水?以及對大嵙崁溪下游生態衝擊更大,合流水量更少,能否維持生態基礎流量

詹順貴律師:

河川水供水量及比例急速增加,以濁水溪為例,在集集堰河堰興建之後,為了滿足六輕用水,不顧維持河川生態基礎流量所需,過度攔水,不僅造成集集攔河堰下游,濁水溪數種台灣特有河川底棲動物一度滅絕,並造成濁水溪出海口砂塵暴嚴重(有新聞多次報導),影響台西等鄉鎮居民呼吸道健康。
Ø 摘自:從台灣地區水資源現況檢視產業政策http://thomas0126.blogspot.com/2010/08/blog-post_25.html


我們今年年初時,也有到台中縣和平鄉與苗栗縣泰安鄉交界的士林壩參訪。照片:

http://picasaweb.google.com/tcfmont/201012526#5435554363327811026

http://picasaweb.google.com/tcfmont/201012526#5435554279778609602

http://picasaweb.google.com/tcfmont/201012526#5435554431100086338

那時就可以看到大安溪在士林壩下游幾乎都是乾涸、嚴重淤積砂石的河道狀況。


比麟水庫的礦坑與地質問題(聖誕節過後再來整理)


三、高台水庫淹沒區
1. 淹沒區的交通問題:

先確認哪些路段是即將可能被淹沒的。後續要問的是:是否重開新路,或者會要求回家的路被淹沒的部落迫遷?


淹沒區包含:秀巒部落,秀巒國小,秀巒衛生室,秀巒天主堂,控溪吊橋,秀巒野溪溫泉,秀巒檢查哨,部分竹60鄉道,通往養老的道路,以及秀巒、田埔、養老、泰崗等部落的田地

摘自:高台水庫可行性規劃3專題報告(民97)


淹沒道路遷移初步建議路線

 

Ø 摘自:圖 3-19 高台水庫淹沒區上游攔砂壩等清運相關設施及施工佈置圖

高台水庫可行性規劃3 專題報告(民97)


2. 農業生產(經濟活動):

集水區要如何經營治理?集水區治理保育,對原住民在傳統領域上土地利用的衝擊為何?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發展觀光的配套與評估?


3. 部落文化消失問題:

顛沛在祖先之地-泰雅族的悲歌(石門水庫與泰雅族的故事)

http://campus.chinatimes.com/nccu/0071/report/index.htm


卡拉社族人如蜉蝣群落,四散到桃園縣境內十三鄉鎮,這一回是真正散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dlsctt/post/1281652880


要求原住民為了「整體社會的利益」遷村,為了「大局」而放棄自己的家園,在台灣近現代史中並不只一次,而這些以「雙贏」為訴求的遷村政策是否真的產生了雙贏的結果?

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特別是達悟人還遭受過「核廢料場是魚罐頭工廠」、「2002年核廢料撤出蘭嶼」的欺矇與背信,要如何要求他們相信政府終會信守承諾?而要如何向他們保證,「拿一大筆錢遷村」不會成為部落精神、文化的終結詛咒?

http://blog.roodo.com/lakatos/archives/9911521.html


社群經驗與文化變遷--石門水庫淹沒區泰雅人移民史

http://migrant.coolloud.org.tw/node/22614


四、高台水庫淹沒區(續)

1. 生態保育、物種多樣性的問題:

高台水庫可行性規劃(2)_環境與淹沒區民意調查(96年12月)的結論部份:

高台水庫淹沒區有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特有種比例高達 35%,台灣70%的蛇類可被發現),與人文遺產(可能與十三行文化有關)....

淹沒區居民82%反對興建水庫......


2. 秀巒國小可能被淹沒,引發教育問題:

可以試著描述秀巒國小身為全台灣最大的單一住宿型小學,以及尖石後山教育資源普遍不足造成孩童需離開部落到學校住宿的現象。

3. 秀巒衛生室可能被淹沒,引發醫療問題:

尖石後山唯一的醫療中心,可以描述各部落到達最近的醫療場所所需花費時間,以往後山急重症傷患處理的新聞,還有醫療資源可近性與其他原鄉部落相較是否缺乏?


選取秀巒衛生室設置為後山醫療站,並考量當地民眾生活作息及醫療疾病型態需求,安排各專科醫師上山服務,主要以提供週一至週五,全日家醫科醫師駐點服務,輔以提供週六至週日專科醫師巡迴醫療服務,達到對當地居民二十四小時全時的醫療照顧。

秀巒定點駐診服務,週一至週五駐點人力包含醫師、護士、藥師各一人,每逢週六、日以巡迴方式補足弱老的服務,每組巡迴人力有醫師一人、護士二人、藥師一人;另其他專科別的服務,採隔週巡迴人力增加為二組的方式辦理,特安排輪流增設婦科、牙科專科醫療,以因應服務民眾的專科醫療需求;以民國九十年時二月為例,平均服務診次計有七十二人次。(註:1.週日巡迴車午後下山,由尖石鄉衛生所醫師銜接待診;2.週一至週五有尖石鄉衛生所公共衛生護士一人跟診服務)


表:前後山交通比較

區域劃分

前山

後山

村名

嘉樂、新樂、義興、梅花、錦屏等五村

秀巒、玉峰等二村

大眾交通工具

新竹客運由竹東鎮通往,每天每村班次約三至四班

各村至衛生所

車程時間

(位於前山)

少於40分鐘

 

各部落至秀巒衛生室

車程時間

(位於後山)

 

約40分鐘至3小時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

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menu=6&menu_id=168&webdata_id=1632&W


五、高台與石門、國際反水庫運動

1. 釐清高台與石門水庫聯合營運預估年限到底是多少年?


2. 釐清大嵙崁溪(大漢溪)流域三座大攔砂壩(義興壩、榮華壩、巴陵壩)的實際與預計營運年限的差異做起(榮華已經接近淤滿、巴陵已潰壩)。以作為質疑高台實門聯合運用年限預估之可信度。


2007年9月18日,韋帕颱風摧毀了石門水庫上游的巴陵壩,這是國內首座崩壞的大型攔砂壩。地震、洪水衝擊、水泥老化,多重因素導致潰壩。損毀的巴陵壩暫不復建,但這一垮,卻拖出不少問題。

榮華壩與義興壩都已經淤滿,榮華壩由於地形因素難以清淤,採用水利排砂;義興壩則是每年清淤25萬立方公尺,一方面延續蓄砂功能,一方面將清淤的砂石透過公開招標,供應北臺灣營建材料的需求,所得30%回饋到復興鄉,其餘的扣除成本後,用作維護水利建設的基金。清淤必須評估經濟效益,但是,集水區中的攔砂壩,大部分都無法清淤。

http://e-info.org.tw/node/30829


秀巒攔砂壩......大漢溪流域上,最上游的中型攔砂壩,順流而下,還有玉峰、砂崙仔、巴陵、榮華、義興五個大壩,無數個小壩,攔砂壩在完工後便很快淤滿,目前流域內全部的大小壩皆已淤滿,沒有攔砂的作用

事實上,政府媒體所稱的石門水庫集水區、所謂大漢溪流域,由下溯上是泰雅族Msbtunux、Gogan、Marqwang、Mknazi四個社群的傳統領域,社群內又有多個部落。四個社群有各自的遷徙過程、歷史故事,獨自的或與其他部落共有的傳統領域與獵場,山川水文都有傳統名稱,此地的泰雅族人對在地的瞭解與情感,並不是一個「集水區」便可以概稱的。「石門水庫集水區」一詞,卻也只是反應了漢人不瞭解、尊重原住民,「集水區」、「供水區」分立,山林自然為人所利用的思考模式罷了。

攔砂壩仍是政府治水不變的選擇,雖然水利署從民國54年起,在大漢溪主、支流興建的123個攔砂壩,已經全部淤滿。但,攔砂壩不死,山河幾已死亡。

政府的土地管理機制往往是去部落參與、去在地脈絡化的,以往的工程建設、現今的復育方式,通常無法由最瞭解自己土地的在地原住民決定、參與,只能任由國家體系內的農委會林務局、經濟部水利署、縣市政府水保局、鄉公所等行政機關各行其道。

http://aboriginaltribe.blogspot.com/2010/10/lyung-gogan.html


http://forum.gfes.tpc.edu.tw/b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22&blogId=39


3. 國際反水庫的經驗整理:

整理一下,國際反水庫的歷史,以及國外反水庫的歷史背景脈絡(例如世界銀行與開發中國家之關係);國際反水庫日的緣由,和屈里替巴宣言(Declaration of Curitiba)的意義!

http://e-info.org.tw/node/13040

http://blog.yam.com/munch/article/11432085

http://e-info.org.tw/node/27543

http://e-info.org.tw/node/11738

http://e-info.org.tw/node/58203

http://e-info.org.tw/node/57721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15/today-o2.htm


六、高台水庫排沙路徑的討論

1. 越域排沙路徑不合理:

是否有妨礙比麟水庫的功能降低使用年限之疑慮?搜尋將砂送至前山油羅溪流域,增加比麟水庫的淤積速度,以及對整個流域可能的生態衝擊。


2. 同流域下游排砂路線不合理:

與原先高台水庫能減少石門水庫淤砂目的相違背,砂石同樣的進入石門水庫。


-------------------------------------------------------------------------------------------------------


尖石的水庫新聞、活動:



原視野:正視比麟、高台水庫興建警訊(2010-10-04政大民族系助理教授官大偉)

比麟水庫-尖石部落青年站出來(20110212尖石錦屏教會)

2011年春節過後,2月12日尖石鄉青年於錦屏教會研討反水庫運動,邀請阿棟牧師及泰雅族官大偉教授授課。 部落青年也紛紛發表他們的憂心與憤怒。

尖石鄉成立反高台水庫自救聯盟20101216

比麟水庫-部落報告13-邱鏡淳縣長的決心(2010年05月18日)
邱鏡淳強調任內一定不會讓水利署興建比麟水庫

比麟水庫-部落報告14-彭紹瑾立院質詢(2010年05月20日)

彭紹瑾:興建比麟水庫是不可回復性的毀滅,極端不智,可謂愚蠢!

立法委員彭紹瑾:反對興建比麟水庫 憂小林村災難重演

錦屏之美—反比麟水庫建設計畫 (2010/11/5廣播節目)

為什麼反?比鄰而建的高台及比麟水庫

尖石擬建水庫 鄉長關心生態(2010/11/16)

比麟水庫建不建?之看見原住民「未來」新聞


石門水庫相關:

大計畫 80 億活化石門水庫(94年8月9日)

所謂高台水庫興建計畫,是規劃在大漢溪上游的新竹縣尖石鄉田埔村境內白石溪與泰崗溪匯流處,興建四億二千萬噸的超大高台水庫,後來雖考慮淹沒區範圍過大降低壩高設計,但蓄水量還是可達一億九千六百萬噸,可惜最終仍因環境評估與徵地問題擱置,如今也難以翻案。

石門水庫嚴重淤積問題 亟需立即因應

顛沛在祖先之地—泰雅族的悲歌(石門水庫與泰雅族的故事)


國際、人權:

台灣2030人居環境願景■謝英俊(建築師)

北海道建壩威脅愛努族 台灣原住民給予聲援

興建水壩威脅原住民族生存

蒙特內哥羅再提水壩計畫 重要生物棲地將受影響

大壩的建設?還是破壞

 

資料來源:http://blog.roodo.com/verite_wind/archives/1531557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indigeno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