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5 苦勞報導

捍衛祖靈卡地布部落拒遷葬 
台東市公所:緩施工再溝通

樓乃潔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張心華

6  

對卡地布的族人來說,沒有了土地,對祖靈的信仰也會消失,而失去了信仰,卡地布的文化也將失傳、失根。(攝影:樓乃潔)

為抗議台東市公所以「開發觀光、城鄉發展」為由,在未取得部落共識以前,要求知本卑南族卡地布部落第6公墓、阿美族加路蘭第10公墓限期遷葬,並對外招標。繼920日在第6公墓的動工法會上與警方、包商發生抗爭衝突以後,921日上午,卡地布部落與加路蘭、都蘭、刺桐、射馬干建和等鄰近部落約300餘人舉辦「誓死悍衛祖靈、拒絕遷葬」記者會,表達部落「堅決反對遷葬」與「立即停工、談判」之訴求。

族人先後遊行前往台東市公所與台東縣政府前,要求市長陳建閣與縣長黃健庭出面對話,但最後兩人皆未出面,而是由市公所出主任秘書周琦園與副縣長張基義出面接下陳情。在部落的強烈要求下,周琦園最後僅簽字保證「101日以前會停止遷葬作業並召開說明會」;張基義雖表示「縣府會派人參加說明會」,但以「停工與否要看市公所的意思」為由拒絕簽下「立即停工」的承諾。

卡地布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政宗表示,他們的最大訴求是「拒絕遷葬」,因此對於縣府和市公所目前僅承諾「暫緩施工、再召開說明會協調」的回答,並不能接受,強調這次的行動主要是作為「祖靈前哨戰」的一次理性宣戰,但往後一定還會再發起一連串更大規模的抗爭。

7  

這次遊行,許多族人特定從外地返回原鄉參與,包括部落老人家、婦女、小孩也都全員出動。(攝影:樓乃潔)8  

 排灣族卡拉魯然、拉勞蘭、大王與金崙部落皆有青年著傳統服飾到場支持。(攝影:樓乃潔9   

部落巫師廖好惠在部落出發以後,也前往卡地布部落第六公墓舉行祈福儀式,希望本次「出征」能得到祖靈的庇佑。(攝影:樓乃潔)

卡地布:地方罔顧中央意見執意動工
市公所:程序一切合法盼再與部落溝通

自台東市公所在2010年公告「台東市第6、第10公墓遷葬案」後,卡地布部落便數度抗議市公所藐視《原基法》規定,欲使用部落土地卻未徵詢部落意見,並在2011年向市公所提起行政訴願,但遭縣府駁回。卡地布部落強調,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在今年(2012914日已發文給縣府和市公所,公告台東市第6、第10公墓為原住民傳統領域,希望縣市政府參考《原基法》規定,對部落要求予以尊重,但縣市政府卻漠視不理,執意動工;另一方面,台東縣議會也在913日發文告知縣府與市公所,依據內政部指示,「容許既存之墳墓有條件繼續使用」,但地方政府依然要求部落做限期遷葬動作。

對此,市公所殯葬課承辦人員張耀文解釋,市公所確實有收到原委會公文,但公文僅載示這兩處公墓可為原住民傳統領域「納入研議」的範圍,而非已受官方認定的傳統領域範圍。張耀文強調,市公所願意尊重部落意見再溝通,但土地法源上,第6與第10公墓土地為國有財產局所有,目前並交由市公所管理中,因此「依照法律,我們其實不需要取得部落同意才能做遷葬動作」;至於內政部指示的「容許既存之墳墓有條件繼續使用」,張耀文表示,這也是他們之前跟部落長老協議要做的東西,「但部落自己後來又把它推翻了」。

張耀文解釋,市公所目前的遷葬動作是配合縣府在2006年來函指示的觀光政策,而第6與第10公墓不但位於省道旁邊,且分別鄰近知本溫泉與小野柳風景區,基於希望促進台東觀光發展與帶動地方經濟的善意,因此市公所才希望將這兩地改建為具有原住民風味的紀念公園,也得到了縣府的認同許可。張耀文強調,他們「沒有要把土地賣給財團做大型開發」。至於後續公園內會有什麼具體建設,市公所聯絡公關藍國揚表示,目前都還沒有什麼討論,「我們要等遷葬作業弄完以後,後續規劃才能再跟縣府申請經費」。

10  

部落族人在市公所發給縣府的「有條件同意遷葬」公文上寫著「不承認此項會議」。(攝影:樓乃潔)

11  

 在部落族人的強烈要求下,周琦園將暫緩停工的口頭承諾化為「簽字」。(攝影:樓乃潔) 

12

由於張基義不肯簽下「立即停工」的承諾,卡地布使出人牆戰術,將張基義團團包圍,不讓他從現場離開。(攝影:楊子頡)

帶著市公所日前發文給縣府的「有條件同意遷葬」公文,部落族人在公所外不斷怒吼著「說謊!騙人!」,卡地布部落青年會強調,遷葬議題在卡地布是以「青年會」作為對外發言與行動之對口,而市公所指稱「與部落長老團已取得協議」卻又未能提出與當天會議內容有關的證明,因此部落認為市公所涉偽造文書,近期已準備提告;卡地布青年曾崧琳表示,市公所殯葬處的確有來部落開過說明會,但比較像「政令宣導」,後來市公所又私下跑來跟部落的人談過幾次,但都沒講成,至於關於開發的具體計畫內容是什麼,講法則一變再變。

部落原本希望陳建閣能出面對話,但市公所表示「市長不在台灣」,因此當天派出周琦園接下部落陳情。周琦園表示,已獲得陳建閣授權指示,承諾市公所將在101日以前停工並召開說明會;由於市公所過去曾在917日口頭答應過部落會暫緩施工,卻在920日報請大批警力保護廠商在公墓舉行開工法會,因此周琦園最後在族人的強烈要求下,又將口頭承諾化為紙上簽字。

不過由於市公所還是沒有辦法回應部落對「立即停工」的訴求,因此他們又隨即遊行前往縣府表達抗議。到了縣府以後,不管族人如何再三要求,對於「立即停工」之訴求,張基義僅表示,縣府會派人出席說明會,也希望市公所與族人好好溝通,至於「停工與否要看市公所的意思」,非縣府所能決定。由於部落認為縣府回應明顯卸責而不願就此結束陳情行動,也讓場面一度僵持不下許久,最後在幾位聲援議員的極力勸說之後,陳政宗才勉強宣佈結束行動,但也強調「捍衛祖靈、拒絕遷葬」的立場不變,部落將會發動更大串連的抗爭。

 13  

為防止市公所偷偷動工,族人今年3月在第六公墓外搭起看守祖靈的瞭望台。(攝影:楊子頡)

卑南葬儀文化傳統的現代困境

14  

位於第六公墓內,日治時代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興建的「知本納骨塔碑」,碑文詳載安葬家族人數與部份資料(據說底下埋有96位卑南族祖先),對卡地布族人來說,這顯示在國民政府來台以前,卡地布就已經擁有了這塊土地的使用權。(攝影:楊子頡)

曾崧琳表示,日治時代以前,部落原本也沒有「公墓」這樣的東西,大家都是把親人的遺體以「蹲姿」裝在用來放米或釀酒用的大甕裡面,以「甕棺」的形式下葬在自己家的地下,是日本人認為這樣「不文明」、「不衛生」,要求族人改變之後,部落才開始停止這種在「室內葬」方式,也於是才有了現在這個現代化的集中式公墓;而相對於台東市公所認為,公墓早期因缺乏管理規劃,亂葬一片而有很多的「無主墳」,對卡地布部落來說,「墓碑」這種東西卻也不是它們原本葬儀文化的產物,但目前市公所卻打算將這些「無主墳」以集中火化處理的方式來遷葬,因此也在部落引起相當大的反彈。

相較於漢人,原住民從來不是以「個人私有財產」的方式來理解土地,反映在卡地布的卑南葬儀文化裡面,祖墳也不是以「一人一塊地」的方式建立,而是以姓氏宗族做為埋葬的土地界域。如今,市公所希望依墓地大小提供幕主6,500元~16,000元的遷葬補助,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同一塊地下可能同時「疊」有780具遺體。

根據卡地布部落的轉述,201111月時,部落祭師到第6公墓祭祀,詢問祖靈是否願意遷出,主祭的pulingaw突然倒地不起,事後經過部落詢問,pulingaw表示那是祖靈「不願遷離」的表示,後來部落其他幾個祭師去問,結果也都是一樣。自此也加深了族人「捍衛祖靈、拒絕遷葬」的決心。

「這個政府比共產黨還不如,共產黨的土地雖然不能擁有,但還可以使用,現在政府要拿走我們的土地,我們連使用的權利都沒有。」曾崧琳一臉不滿地說,他也提到了早年另一樁歷史悲劇──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挖墳事件」,當時縣府為配合財團大肆興建溫泉大飯店,曾逕自將布農族人的墓地大肆開挖,「當時就是直接動手了,連問都沒問」。在他的觀念裡,他不能理解為什麼他們的土地還要跟政府申請才算擁有,另外他認為,現有的公墓可以直接「公園化」,不一定要遷葬。不過張耀文表示,無論如何,公墓的「亂葬」現況還是需要透過遷葬重做管理整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indigeno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